形態特徵:
灰林鴞全長40~46cm,翼長約28cm。嘴淺綠色,蠟膜鉛色;腳黃褐色;眉斑白色;顏盤褐色,周邊由黑斑連成似切半蘋果的形狀;頭頂至後頸深黃褐色,有黑色斑點;背部大致為黑褐色,飛羽有淡褐闊橫帶;肩羽赤褐色,外側白色,帶有黑褐色橫斑;尾羽褐色,有淡色或白色橫紋;喉部白色;胸、腹部黃褐色,有明顯之黑褐色箭簇狀橫斑。
生態習性:
灰林鴞為夜行性,但偶而也在陰暗的白天出來活動;掠食在地上活動的小型哺乳類、昆蟲和鳥類。繁殖期為3~4月,在樹洞或峭壁之縫隙中築巢,偶而也發現在建築物裡築巢;每窩生2~3枚蛋,白色,由雌鳥伏窩孵蛋,雄鳥負責守衛和提供食物;約28~30天幼雛破殼而出,約5~6週後可離巢,約8~9週後能獨立飛出。
棲地分部:
灰林鴞在台灣為稀有留鳥,族群數量甚少,記錄上多為鳴聲,甚少目擊記錄。棲息於低海拔至海拔2,500m左右的原始闊葉林中,在城市大型公園或鄉間的古老大樹上也偶會出現。廣泛分布於非洲西北部和歐亞大陸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